從目前的格局來看,已經形成了騰訊+京東+美團大眾點評+永輝超市來制衡對抗阿里+盒馬鮮生+眾多收購的線下零售公司(銀泰、高鑫零售、三江購物、新華都、華聯超市)的競爭生態系統。
零售業正迎來變革。在這場馬云稱之為“新零售”,馬化騰稱之為“智慧零售”的爭奪戰中,阿里和騰訊的新型零售布局已經呈現出“對標式”的發展。線下的商超巨頭們也紛紛尋找自己的“金主”。全國性零售商超企業幾乎已經完成站隊。零售業再度受到市場關注。
1月29日晚間,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,擬同意旗下子公司永輝云創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冊資本2.5億元,其中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擬認購1.875億元,永輝自己認購0.625億元。增資完成后,林芝騰訊科技將持股15%,為第二大股東,永輝超市持股46.6%。
這也是繼去年12月11日,騰訊入股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之后再度加碼永輝超市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騰訊此舉多半是為對標阿里,此前阿里已經斥數百億元巨資入股三江購物、新華都等上市公司,布局也早于騰訊。因此去年12月份以來,騰訊在接連注資唯品會、永輝、家樂福和萬達后,其新零售布局正式對壘阿里的味道漸濃。
宣布入股永輝超市,則是騰訊正式決定要在新零售戰場與阿里展開正面交鋒的開始,在線下為王的新零售時代,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將可以為騰訊提供試驗線下零售的技術方案。
而作為騰訊的“小伙伴”,京東此前也正式確立了“無界零售”戰略,以開放、共生、共贏的姿態轉型為零售基礎設施的提供商,將自身極強的物流、技術、運營能力等優勢開放給合作伙伴。顯然,兩大巨頭搶占線下入口之爭的格局已經形成。
從目前的格局來看,已經形成了騰訊+京東+美團大眾點評+永輝超市來制衡對抗阿里+盒馬鮮生+眾多收購的線下零售公司(銀泰、高鑫零售、三江購物、新華都、華聯超市)的競爭生態系統。
現在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退,互聯網巨頭們急著從線上跳到線下,搶占新的零售場景。另一方面,線下商超在技術、資金、思維等方面都落后于互聯網巨頭,被馬化騰和馬云們整合就再正常不過了。
不過,融合絕不是掏錢投資收購這么簡單。就拿之前的案例來說,阿里投資蘇寧、銀泰、新華都、三江購物都沒有發生什么實質性的效果,尤其是后三家,業績難言理想。另外,京東投資永輝也沒有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,甚至一度傳出永輝想回購京東所占股份的消息。
唯一例外的是京東和沃爾瑪。雙方自2016年合作以來頻頻推出新舉措,沃爾瑪旗下5大旗艦店相繼入駐京東,全面鋪開中國線上市場。100多家沃爾瑪門店入駐京東到家平臺,由后者解決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痛點。雙方還推進用戶互通、門店互通、庫存互通,比如消費者在京東下單,快遞小哥可以在沃爾瑪取貨并配送,極大提高了配送效率。
不過,不管是馬云的“新零售”,還是劉強東的“無界零售”,或者是馬化騰的去“中心化賦能”,理念雖然都漂亮,但在融合大型商超這一點上,各方還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,真正產生1+1>2的效果,還需要時間磨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