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已經玩到我們普通人看不懂的地步了,網約車起家的滴滴決定從4月1日正式上線外賣配送。團購外賣壯大的美團,已經上線了為海瀾之家配送衣服。難道不玩跨界都不能稱之為互聯網公司嗎?當然這之中并不是沒有章法可循的,只是我們沒有去細細查探而已。
互聯網已經玩到我們普通人看不懂的地步了,網約車起家的滴滴決定從4月1日正式上線外賣配送。團購外賣壯大的美團,已經上線了為海瀾之家配送衣服。難道不玩跨界都不能稱之為互聯網公司嗎?當然這之中并不是沒有章法可循的,只是我們沒有去細細查探而已。
幾天前阿里巴巴公布了其新零售物流提速規劃,其構成不僅包括盒馬鮮生的30分鐘達、天貓超市的1小時達,還將推出天貓2小時達服務。這次的物流提速升級是指通過數據算法、智能供應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,充分融合線上和線下的人貨場。購物完成后,通過各前置倉、商場門店、便利店發出商品,在30-120分鐘內送抵消費者手中,從而形成一個3公里范圍內的理想生活圈。阿里的一號戰略工程——盒馬鮮生,已在7個城市開設了29家門店。
同時干線物流菜鳥也宣布全新的“門店發貨”物流模式開始升級,從早期的國內一線城市擴展到了全國30多個大小城市,已接入近400家門店作為發貨前置倉。其實到這里我們似乎能明白,不管是之前阿里用高價收購了餓了么,還是美團承諾1小時送達海瀾之家的衣服。大家都是在利用自身的的優勢,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產品邊際線。畢竟多元化的業務結構是對沖風險最好的方法。
在今年年初,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在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,“在新零售下將產生了一大批即時物流,都是小時級,分鐘級的送達。”這句話表面理解物流配送比以前更快了。其實質卻不然。
我們知道,電商這些年在國內的快速發展讓物流也是幾何倍的增長,但是主力建設的卻是干線物流,即不管是四通一達,還是順豐、京東物流,大家所強調都是異地調運的能力,確實是相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。但是同時也造成了線下零售場景的蕭條,一時間很多實體店面關門。
發展到后來能扯上線下的也就互聯網大火的O2O了,可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看到,O2O領域有了長足發展的也就是處在基礎層面的外賣,其它的并沒有太多的進步,終于馬爸爸在適時的時候提出了新零售,雖然沒有準確的定義,但是只要我們清楚新零售就是你能參與我能參與就可以了,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過去的2017年阿里和騰訊兩位巨頭買買買的過程就可以看出。
但他們不管卡位什么、買什么,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物流配送的更高效。在筆者看來這就是從以前的消費者想買就買轉換到想要就到的過程。但是想要在這一局中占得先機,就必須解決即時物流中的兩個核心問題。
極速的配送是消費者獲得較好體驗的先決條件。
極速在這里并不僅僅是指最后一公里或者最后100米的配送,而是如何做到讓消費在整個交易環節的末端。商家能以最快的速度,最高的效率,完好無損的配送到客戶的手中。這一點上有幾大典型的代表模式。一方就是菜鳥模式,即菜鳥宣稱的門店發貨,分鐘級的配送,這實質上是一種門對門的物流模式,以第一批上線與屈臣氏聯合推出了“門店發貨”服務,已在多地運行之后,門店的訂單量呈現了數倍的增長,可以說收到了不錯的效果。
另一代表就是京東的前置物流倉+即時配送的模式,這種模式已在各地取得了驗證,受到了消費者不錯的體驗評價。順豐一直采用的模式就是簡單而粗暴的不斷加速,畢竟它只是單純的物流企業,昨日,順豐在國內部分城市開通高鐵極速達,這就是例證。至于孰優孰劣,現在還無法判斷,畢竟新零售的戰場還未完全的擺開。
準時將是模式成功路上最好佐料。
目前各大平臺能做到就是物流的實時追蹤,能做到這點只能算是起步,我們大可設想一下,未來有沒有可能坐在網約車上吃著外賣。只要在算法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發力,隨著未來5G技術的商用,幾年之后應該是有實現的可能。也即以后的配送如何像微信消息一樣實現動態化的送達到客戶手中。